top of page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
外牆竟是建築物第二大碳排放來源!循環建材已成必然趨勢


國內即將在2025年開徵碳費,低碳、減碳,躍居為新顯學!據統計,建築業的溫室氣體碳排量已佔全球4成;其中建築物第二大碳排來源,竟在外牆!專家也提出建議,以降低外牆與結構體碳排,打造低碳建築。




 圖1 - 巴西緣樓格柵外牆


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指出,環境部在10月7日公佈碳費起徵價共識結果,確定一般費率每噸300元,優惠費率A(行業別指定削減率)、B(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)分別為50元、100元,預訂明年試申辦,2026年正式收費。


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表示,至於歐盟「碳邊境調整機制」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,簡稱 CBAM),已於2023年10月試行,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並課徵碳關稅,對於高碳排建材如鋼鐵、水泥等將首當其衝,對於營建成本的影響更不容忽視。


徵收碳費時程

 圖2 - 資料來源: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說明會簡報,環境部。徵收碳費時程


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,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,佔全球的40%。根據「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2021年研究指出,外牆的碳排放量佔建築物總碳含量的10~31%。


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表示,因此,妥善規劃與設計外牆不僅要關注美學,更要將隔熱、防水、防火、循環建材等「安全」、「循環經濟」納入設計考量,降低建築的能源耗損,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,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,更是降低建築碳排放的關鍵策略。


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分析,根據研究顯示,牆面是建築物中碳排第二高的部分,若能針對結構體跟外牆減碳,基本上可達到減碳20%、30%的效益。


採用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循環建材,不僅有益於結構體輕量化,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後,回收大部分建材再利用,可有效降低蘊含碳,更能落實循環營建。

 


「我們必須結束超載,這是可能的!」全球生態足跡網絡表示,他們不是「悲觀者」,認定這已經無法挽回;也不是過度樂觀,以為「換換燈泡,地球就會變好」的類型。 他們更相信,個人有潛力帶動家庭社區,政府與企業能調整策略。


全球生態足跡網絡發起「#PowerOfPossibility」(可能性的力量),從種樹、學校的營養午餐、減少食物浪費到金融業去碳等,希望這些已知的解答能放大行動的力量,讓地球超載日一步步往後延。




超木」即是一種由 100% 回收塑膠製成的仿木建材

超木、綠建材、環保永續

【超木】即是一種由 100% 回收塑膠製成的仿木建材。我們的研發團隊以先進技術,將塑膠廢棄物轉化為堅韌耐用的建材產品,不僅大幅降低資源浪費,更為塑膠垃圾找到新的生命用途。

這樣的技術突破,讓超木不僅擁有木材的自然質感,更克服了傳統木材的缺點,例如易腐爛、易變形等問題,為建材市場注入新的可能性。


1. 環保再生

相較於原生新材料,使用回收料可降低70%以上碳排。而且超木不管是工廠產生的PIR,或是消費後的PCR,都可以打碎後回收再利用。


2. 健康無毒

超木不含甲醛、塑化劑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,取得健康綠建材認證,讓人安心有保障。


3. 極致耐候

超木擁有卓越的防水、防潮、防蟲性能,在台灣高溫、多雨、潮濕的環境下,是最適合我們環境的戶外環保建材。


4. 施工便捷好維護

免塗護木漆,平時只需清水沖洗即可,大幅降低後期維護成本。

這四大特性,讓「超木」在諸多循環建材中,絕對是我們的首選。



深入了解超木是什麼 → 點此進入


讓塑膠循環,世界更美好




bottom of page